配资实盘网上配资炒股 指数基金降费:一年为基民节省9.6亿元
最专业股票配资平台_口碑好的配资炒股平台_炒股查询服务

最专业股票配资平台

配资实盘网上配资炒股 指数基金降费:一年为基民节省9.6亿元

发布日期:2025-03-30 21:00    点击次数:88

配资实盘网上配资炒股 指数基金降费:一年为基民节省9.6亿元

  本报记者顾梦轩夏欣广州北京报道

  公募基金行业降费改革再出重磅举措。

  近期,多家基金公司接到窗口指导,密集发布公告,称为降低投资者的理财成本,经与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将旗下指数基金指数使用费调整为基金管理人承担,并相应修订基金合同有关内容。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6日,全市场已经有100余只指数基金发布公告调整指数使用费由基金管理人承担。

  Wind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第四季度末,国内指数基金规模已超过 5 万亿元,其中需要调整的存量基金规模达到了 3.2 万亿元。

  永赢基金有关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此次调整指数使用费由基金公司承担,是公募行业践行投资者利益优先、推动费率改革的重要举措。一是直接减少了基金费用支出,让投资者能够以更低成本享受指数基金投资服务,契合监管“让利投资者” 的原则。二是从长期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成本的降低能够吸引更多资金流入指数基金市场,为指数市场注入活力。三是促使基金公司整合内部资源,有助于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开发增强型指数基金等差异化产品;并通过优化运营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进而为投资者营造长期更健康的指数投资生态。

  股票型ETF一年节省超5亿元

  此次调整覆盖了ETF、场外指数基金(包括股票型指数基金和债券型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等所有涉及指数使用费的指数基金,其中也包括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等多只“巨无霸”。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崔悦指出,此前,这部分费用虽未直接向投资者收取,但会从基金资产中列支,侵蚀基金净值进而间接影响投资者收益。尤其是对规模较小的基金而言,它们缺乏规模效应,从而导致这部分费用对净值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

  崔悦表示,指数产品跟踪精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与费率水平有关,此次调整带来的费率降低也有利于降低产品跟踪误差。同时,费用承担主体的转移更会促使管理人主动优化运营效率,提高跟踪精细化程度,这些都会起到强化指数产品工具属性效能的作用。

  此次调整指数使用费的让利空间有多大?

  格上基金产品经理张怀若向记者分析称,目前 A股上市的 ETF 指数使用费率在 0.0004% 至 0.06%。其中, ETF 产品平均为0.03%/ 年,场外被动基金平均为 0.02%/ 年,跟踪纳斯达克、标普指数的 QDII 产品平均为 0.06%/ 年,部分国开债、金融债平均为 0.015% /年左右。

  截至 2024 年年末,在基金财产中列支指数使用费的指数基金规模合计约 3.2 万亿元,按目前指数使用费平均万分之三的年费率测算,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省成本约9.6亿元。

  具体到股票型ETF,经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年末,股票型ETF(天相一级分类股票基金中的ETF)由基金资产承担指数使用费率的产品共有233只,其中绝大部分基金的指数使用费率为0.03%。假设保持2024年第四季度规模不变,根据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有关人士测算,一年内可为基金持有人节省费用5.44亿元。

  取消“新老划断”

  在此次调整之前,指数基金的指数使用费支付主体判定参照的是以2021年为分界线进行“新老划断”的原则。

  2021年,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3号——指数基金指引》,要求新注册的指数基金须由管理人承担指数使用费,但对2021年2月1日前的存量产品采取“新老划断”安排,即2021年2月以后成立的指数基金须由基金管理人承担指数使用费,但在此之前成立的指数基金指数使用费可仍从基金财产中列支。

  2025年1月,证监会发布《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要求“将存量指数基金的指数使用费由基金资产承担调整为由基金管理人承担”,此次改革后,2021年2月前成立的存量产品也须改为由基金管理人承担指数使用费。

  现在“新老划断”为何取消了?

  永赢基金方面指出,当初,证监会实施“新老划断”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当时的指数基金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整体规模较小(截至2020年年末,根据Wind数据,股票型指数基金总规模仅为1.6万亿元),如果立即强制所有产品调整指数使用费的承担主体,可能会给部分基金公司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影响行业的平稳发展。

  “‘新老划断’的安排为市场提供了缓冲期,使基金公司有时间适应新规,逐步调整业务策略,”永赢基金有关人士表示,随着多年的发展,指数基金市场已逐渐成熟。在此成熟的市场环境下,监管愈发注重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如今取消这一安排,是基于市场规模的扩大、投资者保护的深化以及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考量。这一调整标志着我国指数基金市场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治理,进一步与国际成熟市场接轨。

  格上基金研究员托合江指出,新规则的实施可能会对现有基金的运作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按照旧规则运作多年的基金。为了确保市场的平稳过渡,避免因突然改变规则而导致市场混乱,证监会采取了“新老划断”的方式,给予市场一定的适应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不断发展,统一监管标准成为必要。取消“新老划断”可以确保所有指数基金在相同的规则下运作,提高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可尝试“规模阶梯收费”

  指数使用费由基金管理人承担,将给基金管理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位公募基金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指数使用费转为管理人承担后,会直接增加运营成本,尤其对管理规模较小、议价能力弱的中小机构,可能挤压利润空间,加剧行业分化。但长期来看,会倒逼机构优化成本结构,或转向特色化、主动型产品寻求差异化竞争。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有关人士表示,在基金管理人承担这笔费用后,若按0.03%的指数许可使用费率来计算(假设指数公司收取的费率不变),相当于基金管理人在收取0.15%管理费后,需要将其中的0.03%支付给指数公司,那实际管理费直接降为0.12%,管理人的收入会减少1/5。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副主任张碧璇表示,基金管理人承担指数使用费将直接提升运营成本,尤其是在市场普遍降费的大背景下。从指数基金的运营模式来看,主要依赖管理费覆盖各项支出,扣除指数使用费后,管理人实际收益空间可能进一步收窄。“头部机构凭借产品线规模效应及综合成本分摊能力,相对具备更强的抗压性;而中小机构若产品规模不足,短期内或面临盈利挑战。”张碧璇说。

  值得注意的是,指数使用费的支付确实存在因基金规模下降而导致实际费用远高于约定费率的情况。指数用费通常按基金资产净值的一定比例收取,费率一般在0.02%至0.05%。对于规模超过5000万元的基金,通常会设置每季度的费用收取下限。如果基金规模因大额赎回或市场波动大幅下降,只要不低于5000万元,基金仍须支付最低费用,可能导致实际支付的指数使用费远高于约定费率。

  记者查阅一只指数基金招募说明书发现以下说明:基金管理人可与指数许可方签订书面协议,约定指数使用的费用及支付方式。指数使用费用包括指数许可使用固定费和指数许可使用基点费。其中,指数许可使用固定费是为获取使用指数开发基金而支付的一次性费用,不列入基金费用;每季度指数许可使用基点费的下限为 5 万元,在通常情况下,指数许可使用基点费按前一日的基金资产净值的 0.016%年费率计提,从基金财产中列支,每日计算,逐日累计,按季支付,计算方法如下:H=E×0.016%/当年天数(H 为每日应付的指数许可使用基点费,E 为前一日的基金资产净值)。

  崔悦指出,这种情况的核心矛盾在于合同条款的刚性约束与基金规模动态变化的不匹配。如果合同约定了保底的指数使用费,意味着在规模缩小时基金可能仍须承担与规模较大时期等量的使用费,也就拔高了费率水平,导致投资者负担更高的成本。同时,这一缺陷还会导致小规模基金不断陷入规模萎缩、费率攀升、净值受损的恶性循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引入动态的费用条款,将收费下限与规模挂钩,或者建立特殊情况下的重新协商机制。”崔悦说。

  永赢基金方面表示,当前的费率机制下,规模下限确实可能导致实际费用偏离约定费率,这对部分基金公司运作构成了较大压力。然而,随着市场业态的逐步改善,可以通过多方协同来缓解这一问题。例如,基金公司可以优化产品设计,同时指数公司主动优化收费结构,如取消规模下限并采用“规模阶梯收费”的方式动态调整费率——即基金规模越大,费率越低。

  此外配资实盘网上配资炒股,永赢基金方面表示,还可以参考海外成熟市场的做法,对主流宽基指数(如沪深300)设置收费上限或年限,以降低存量产品的刚性支出。“指数公司与基金公司探索共同应对市场波动带来的挑战,不仅减轻了基金公司的经济负担,也促进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产品的持续创新。灵活调整费用结构使得双方在保障各自利益的同时,增强了合作的可持续性,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稳定和优质的服务。”永赢基金有关人士说。